离别,是古诗词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天盈配资,从《诗经》"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"的古老吟唱开始,便在文人墨客的笔端缠绕千年。
王维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:"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",将离别的酒杯斟满盛唐的气象;
而柳永的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:“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”,则让汴京河岸的杨柳都染上北宋的哀愁。
从《诗经》到唐宋,从征人回望到情人执手,离别的咏叹在时光长河中不断演变,却始终保持着最动人的情感内核。
下面这首很有名的离别诗,他的作者是宋初诗人郑文宝,他的名气远不如苏轼、王安石、秦观等人。
但是这首诗意境优美,情感真挚,得到历朝历代诗评家的一致好评,被成功收录《宋诗三百首》,也被后来无数诗人化用。
《柳枝词》天盈配资
展开剩余70%郑文宝〔宋代〕
亭亭画舸系春潭,直到行人酒半酣。
不管烟波与风雨,载将离恨过江南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高高的画船系在春水边,行人与友人依依不舍,直到半醉才离去。
不管烟波浩渺,也不管雨打风吹,带着行人远去,满载着离恨去到那遥远的江南。
公元975年宋灭南唐后天盈配资,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,被任命广文馆生。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。
郑文宝,字仲贤,汀洲宁化人,以诗名世,风格清丽柔婉,所作多警句,为欧阳修、司马光所称赏。著有《江表志》、《南唐近事》等。
首句以一艘装饰华丽的画船停泊在春潭之畔的静谧画面引入,将离别场景凝固在启程前的刹那。
“亭亭”形容画舸高耸的样子,“春潭”点明了时间和地点,暗示离别前的短暂停留。
这里的“系”字不仅指船系于岸边,也暗含着杨柳依依的离别之意,因为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。
次句点出送别宴饮的场景。行人酒至半醉便须启程,比之"劝君更尽一杯酒"的盛唐豪迈,更显宋代文人离别的隐忍与无奈。
这里的“酒半酣”既表现了送别的宴饮场景,也暗示了离别的不舍与无奈。
行人与送行者举杯畅饮,试图用酒来排遣离愁,但酒至半酣,离别的时刻却已悄然临近。
三句笔锋一转,从静谧的画面转向动态的行程,画舸即将启程,无论前方是烟波浩渺还是风雨交加,都无法阻挡它离去的脚步。
这里的“不管”二字,既是对画舸无情的描绘,也是对离别无奈的抒发。
结句将抽象的离恨,化为有形体、有重量的东西,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深刻沉重,意象非常新奇。
作者不写船带走行人,也不写行人的离恨,而是说船带走的是离恨,多了一层转折,加深了意境。
同时把离愁悲恨这一抽象的情态想象成实在的物质,可以放在船上运走,就更为奇妙。
作者把离愁别恨变成有分量的东西,可用船来载,在“愁”的分量上做文章,更加深切地表现了心中的凄苦,为人所称道。
全诗构思精巧,把无形的别情写得具体、有形,用反衬手法表现出诗人离别时的不舍,意境优美,情感真挚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天盈配资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发布于:河北省天天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