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8年的一天九鼎配资,时任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,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的袁庚九鼎配资,给时任招商局办公室副主任的梁鸿坤出了一个难题:要他带着自己,去看一部香港的风月片。
袁庚
虽然他们当时在香港工作,但在这方面,属于作风道德上的问题,尽管香港这种风月片的上映已经是司空见惯了,但对于招商局的员工来说,还属于禁忌的东西。
可是,梁鸿坤要完成这个任务。于是,他偷偷地考察好地方后,便带着袁庚出发了。他担心路上被人看见,还是左拐右拐绕了很多路,悄悄带着袁庚钻进了湾仔利舞台电影院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当时真的就像作贼一样,生怕被人看见,特别是被熟人看见。
梁鸿坤说,这是一部拳头加枕头的烂片,看过之后,也没有什么,袁庚看了一半就不愿意看了,带着梁鸿坤就出来了,对他说:“有什么了不起的,结婚也就是这样子!”
袁庚
展开剩余71%后来,梁鸿坤问袁庚,为何突然提出来要看一下这种片子呢?袁庚和他说出了心里话。他说,到现在为止,无论是招商局还是内地,这种片子对于我们来说还是禁忌的。
我们总说这种片子坏,大家都要批判它。可是,它到底哪里不好,有啥问题,我们啥都不知道,怎么去批判它呢?有些东西要敢于接触,你才敢于批评嘛。
梁鸿坤这才明白,为何袁庚突然提出看这种风月片了。原来,他对这些东西也非常好奇,也特别想了解,更想把问题搞清楚。但这种行为,在当时来说,已经叫敢于“突破”了。
而袁庚的这种敢,实际上在其他工作领域,也有着太多的体现。他上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的时候,他已经61岁了九鼎配资,经历过动荡年代的坎坷之后,他也准备离开工作岗位回家养老了,用他的话说,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,该回家去了。
可是,当时任交通部长的叶飞,前来征求他意见,问他敢不敢到香港招商局打开局面时,袁庚顿时上来了这种不服输的劲头,为什么不敢呢?即便是他以前从来没有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,但他不相信自己干不好。于是,他便上任了。
而正是他的这种敢为人先、敢于突破的精神,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改革方面的神话。就像蛇口工业区刚刚成立时那样,当时工程建设的任务非常重。司机工人的工资都是定额的,每天的工作任务量也是定好的,就是8小时运泥20车到30车。
可是,这样的工程进度远远赶不上发展的速度的。于是,袁庚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,就是工人的工作量每天提到55车,到了这个定额,每车奖励2分钱,超出55车,每车再奖励4分。
这个大胆的决定,一下子就刺激了工人的工作干劲,每人每天都可以干到80至90车,干劲最大的创造了每天131车的纪录。热火朝天的干劲,也直接推动了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进度。
袁庚
可是,这个政策马上被上级机关叫停,说违背了中央的大政方针。袁庚一下子就急了,他直接请来了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内参,送到了中央首长的案头,历数这种工资制度对激励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创业劲头的种种好处。结果不到一天,这个制度就恢复了。
随后不久,袁庚直接开始推动工资改革,蛇口工业区率先打破平均主义“大锅饭”,实行基本工资加岗位职务工资加浮动工资的改革方案,并得到了中央的批准。
袁庚
而这种分配制度九鼎配资,也是与市场经济实施以后相适应和匹配的。正是袁庚的这种敢于突破的精神,开了很多先河,也让他成为了改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,而他的名字注定要记录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上。
发布于:陕西省天天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